6月27日下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导师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行。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出席仪式并先后致辞。来自全国各院校翻译专业的73名教师参加仪式。
高岸明总编辑在致辞中强调了本次培训对于全面提高翻译硕士专业导师教学能力、推进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中国翻译协会将以深入实施“译训工程”为牵引,聚合各方资源,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践融汇知识、以应用强化素养的AI时代翻译专业教育体系,为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秦和校长在致辞中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培训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做好新时代翻译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她表示,学校将借此契机,持续深化翻译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技术赋能翻译教育,全面加强高水平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副校长张养志主持结业仪式。
参训导师代表、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邹建发言,分享了培训感受。
与会领导为参训导师们颁发结业证书。
本次培训是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省翻译协会承办。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爱玲等五位专家进行集中授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发展,围绕“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翻译、怎样培养翻译人才”这一根本问题,深刻阐释了国际话语建构、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改革、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重大的时代命题。
参训导师们纷纷表示,专家们围绕智能语音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深化翻译理论创新、翻译实践教学、智能语言技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等学科前沿课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思想盛宴。下一步,将认真总结培训学习成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业指导水平,为培育“精通语言技术、通晓国际规则、胸怀家国情怀”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审:邹超男
复审:王瑜
终审:张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