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学术大讲堂 » 正文

学术大讲堂

《李大钊研究的基础、现状和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21 来源:科研处 浏览:

主讲人:胡俊,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钊研究》执行主编,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为政府治理、李大钊研究。

时间2025年9月21日  19:30

地点: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李大钊展馆)守常讲堂

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教研基地

参加人:李大钊讲解团成员、马院全体师生和全校感兴趣的师生

报告摘要

一、研究李大钊的基本知识

(一)三个关键词——切入点

(二)四句定位——丰富内涵

(三)五篇文献——方向指导

(四)三十八年人生——基础内容

(五)三类著作——基本文献

(六)三大知识体系——真正的门槛


二、李大钊纪念宣教活动

(一)全国层面纪念活动:逢10·陵园·纪念馆·研究会

(二)各地纪念宣教活动:河北·陵园·纪念馆·故居·相关场所

(三)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干部学院·各地党校·课程·活动

(四)学校纪念宣教活动:研究中心·课题·课程·活动

(五)社会纪念宣教活动:影视文艺作品·宣教活动·红色研学/旅游


三、李大钊研究工作现状

(一)基本研究资料

1. 档案·史料

2. 全集·传记·年谱

3. 足迹·口述史

4. 相关人物和文集·相关事件

(二)主要研究机构

(三)主要学术交流平台

(四)当前研究特点

四、李大钊研究的未来方向

五、加快培养青年人才、更好发挥青年作用

小结:报告围绕研究基础(我们站在哪里)、研究重难点(我们面临的挑战)、研究方向(我们将去向何方) 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基础包括史料基础的奠基与完善、研究范式的演进与深化、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与成果。研究的重点是李大钊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和党的创建及其历史地位的再审视,难点在于史料瓶颈和诠释的张力,以及跨学科研壁垒。未来方向一是走向“精耕细作”:微观史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二是拓展国际视野:比较史与全球史的视角;三是回应时代关切:思想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六、互动环节